冉静一愣,随即有些慌乱:“没,就是觉得有点像农村走亲戚来回让东西一样。”
互相让东西在农村的确很常见,走亲戚,亲戚给主家送来礼物,主家一定要给对方回两件,亲戚一定要表示不要,主家表示一定要拿回去一些,不拿回去一些就是不懂事之类的。
如此往复,要来回数个回合,有些比较较真的,恐怕要折腾一个小时,最终才会确定结果。
这种情况的存在,主要还是以前的物质匮乏,可越是物质匮乏,又往往比较讲面子,没有礼物是不好意思空手送上门走亲戚的。
于是就产生了这种奇怪的现象,亲戚送来礼物的时候,其实是心头滴血的,而且按照默认的规矩,肯定会有一两件礼物是要回给他的,主家也必须这样把礼物让回去。
因为大家条件都不好,这是不说出口的潜规则,大家相互让一让,让外人知道,这两家其实很“有钱”,相互想让礼物,而且感情又铁。
说直白点,就是大家在一起演戏,甚至于包括给孩子塞压岁钱,一定要给,但是又不能吃亏,所以,孩子多的家庭,每年走亲戚感觉都像赚了一样其实哪里赚了,一个人顶多也就是一块两块的压岁钱,转一圈又回到了自家手里。
这种困难时期养成的风俗对国人的影响是那么的巨大,甚至于到了后面,一起吃饭要抢着付账,仿佛付账了才显示自己有钱。
因为这个,还曾经发生过不止一起因抢着付账发生矛盾,导致口角,最终发生矛盾,失手伤人,杀人的案子。
由此可见,这种奇特的风俗会有多大的影响,明明是心知肚明的演戏,最终却会因为一念之差,导致严重恶果。
冉静在农村也没少见这种情况,所以,刚才那两个女人来回抢着付账的情形,让她觉得仿佛回到了村上,看着十分有意思。
可是邹凯的下一句话,就把她给弄懵了:“那俩女人可不是真的在抢着付账,她们是在演戏,她们是附近的犯罪团伙,专门在这一带坑人的。”
“什么犯罪团伙?”冉静有些不明所以:抢着付账,怎么就成了犯罪团伙了?
“假钱团伙,他们用套路把假钞花出去,坑这些来这里做活动的商户。”邹凯简单的解释道。
“套路?什么套路?”冉静哪里听过套路这个词,根本就弄不清邹凯在说什么。
邹凯只能耐心的给她解释起来。
其实假钞团伙用的套路并不高明,他们印刷的假钞其实并不能以假乱真,只要仔细看,就能看出钞票有问题。
他们的套路是其中一人先拿着真钱抢先付账,等到收银员拿到真钱,验了是真钱之后,另外一人就把真钱抢回去,拿一张假钞给收银员。
如果收银员不够警惕,直接接了假钞,那两个人就假装在一旁继续想让,收银员把货物和找零拿给他们,两个人就撤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