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一早,苏锦一家便是早早了开始了忙碌的行程。
一家人拉着十五六个陶罐,到了远离村庄的一处河边。随着苏锦一声令下,众人便一个人一个陶罐,开始七手八脚的刨着树叶和烂泥,随便还抓着蛐蟮。
“妹妹,我们要抓多少条啊?”苏秀一边扒拉着湿润的河滩,一边睁着大眼睛虎头虎脑的问道。
对他来说,玩弄泥巴要比抓蛐蟮更来得有趣。
“一千多条吧。”苏锦微笑着说出了这令人绝望的数字。
“一千多条?”苏秀瞪着大眼睛,不可思议地摆弄着自己的手指头算。
看着苏秀惊呆的模样,苏锦笑道:“基础数量不多,怎么让他们的繁衍自给自足,你还想不想吃鸡腿了?”
“想吃,想吃!”苏秀连忙答道,苏秀一想到香喷喷的鸡肉,便是不再摆弄泥巴,认认真真的抓起蛐蟮了。
不过真正抓蛐蟮的主力军还得是苏锦,苏父和苏刘氏三人。
一家人就这样,累了就小歇一会,饿了就吃几口带来的干粮,一直忙活到天黑,终于是抓满了一千多条蚯蚓。
苏锦将这些蚯蚓平均分养在早已塞满烂树叶和沙土的陶罐中,一家人便是浩浩荡荡的回了龙台村。
而此时的龙台村,经过一天的时间,有两件事已经在村内传开了。
第一件事是久病在床的苏父,居然可以下床了,不仅能下床,都能干点轻活了!
而第二件事,则是苏锦一家人早起岀去挖蛐蟮。
待一家人回到龙台村时,村里人也刚好干完一天的农活,往家里赶去,一路上,早已议论的如同开花了。
前几只还在捧着王丁婆娘,质疑苏锦的议论声早已烟消云散,如今村里人多是在夸赞着苏锦的聪慧能干。
“是啊,听说这几天为了老苏赚钱治病,苏锦那丫头可是没日没夜的编鸡笼,勤快的很呢。”
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纷纷,也有一些人后悔道:“唉!早知道,俺当初也跟着苏锦一块编鸭笼主要是不知道苏锦真能干成啊,我昨天看见苏锦回来,往家里又添了了几十只鸡崽子,今天早上又看见苏锦一家早早起来,说是要去村外捉蛐蟮给鸡崽子喂,这丫头,就是鬼点子多。”
“你慌啥?”有人接腔:“今年过去了,不还有明年吗?明年咱一块跟着苏锦编鸭笼,有钱咱村里一块赚!”
“你傻啊,这种好差事,人家会舍得跟你一块?僧多了,粥就少了,这理你不知道?”一个精瘦男子嚷嚷到。
这时,苏锦一家刚好运着一车装满蛐蟮和泥沙烂叶的陶罐路过,一个老妪便是对着苏刘氏打趣的喊道:“苏刘氏,你这可生了个好女儿啊!明年编鸭笼的时候,带上村里人一块挣点钱成不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