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时间的推移,杨贵妃的筹备工作也接近完成,林朝颜的歌舞这些也差不多了,整个剧组还剩最后一项、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准备工作,就是剧本。
前面剧本经过凤鸣编剧部修订,在主题思想、支线剧情、配角人设这些都做了相当程度的改动,但最后的成品,还要所有演员以及导演共同进行确定。
12月初,虽然剧组还没有开工,但主要演员全部集中到了苏州,包括聂元、富大隆、窦晓、陈维霆他扮演废太子李瑛这些,女明星则有武惠妃的扮演者程静,梅妃的扮演者张佳玲,王皇后的扮演者秦兰等人。
他们来之前剧本已经发给他们,林朝颜还要求每个人都要提出自己的意见。
会议的一开始,林朝颜把所有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汇总,总共有好几十条,导演唐静瑞提出五个问题:
1、杨玉环出场前,其他人的戏份过多,比如李隆基的戏份还有王皇后武惠妃的戏份太多,小演员的戏份有足足3集。2、战争戏太多,经费肯定要大幅度增加,还要考虑多组拍摄。3、部分台词太过于古典,晦涩难懂。4、李隆基和杨贵妃的剧情冲突不够激烈,这一部分感觉有花千骨和白子画的影子。5、李良嗣远征西域的戏份、安禄山屠城的戏份、回纥烧杀抢掠的戏份可能过不了审。
林朝颜自己有两个问题,第一是集数太长,很多情节过于冗长,现在是80集,林朝颜准备减少到4050集。第二是朝堂戏里隐喻的比较多,冲突不够干脆明亮,节奏感不强。
除了唐静瑞和林朝颜提出了不少意见外,其余的聂元、秦兰等人也提出了不少,加在一起有好几十条,不过他们的意见基本上是自己的戏份,不涉及到全剧,修改起来相对比较容易。
会议主要讨论的是唐静瑞和林朝颜提出的7条意见。
首先是林朝颜的第一个要求,就是把剧集从80集缩短到4050集。现在电视剧往往集数都比较多,因为电视台是按集数付款的,这就是为什么凤鸣编剧部写个80集剧本的原因。
如果把集数缩短,带来的好处很明显,全剧的节奏将大大加快,对观众的黏性也显著增加,无论是收视率还是作品质量都会有提升。
不过这样做有个最大的问题,就是它极有可能影响到版权价格,早先准备的制作费用是5亿,因为战争戏的规模超过了预计,总的制作费用可已经提高到了7亿。
假设以成本价卖给卫视,单价版权费用将达到1400万元/集,这绝对是天价,现在大部分古装剧的价格也就在100万200万每集,也就是说杨贵妃的版权价格是别人的10倍!
要是版权卖不到这么高,这剧是有可能亏本的,就算不亏本,也很难再赚到钱。
虽然有人表示了异议,不过林朝颜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,她决定将剧本压缩到50集以内。
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剧集质量,赚钱与否已经是次要的了,林朝颜现在的目标早就不在钱上面了。再说她也不相信杨贵妃会亏本,以她现在的带剧能力,就算湖南台不要,其他台也抢着买。
林朝颜的第二个意见也同样很快得到了解决,关于朝堂戏的部分,唐静瑞、聂元和大隆同样有意见,凤鸣编剧部对杨贵妃的剧本改编确实不错,但朝堂戏有问题,它为了过分追求历史厚重感,造成了和剧的整体氛围不搭,节奏感也不强。
解决的办法则是修改台词,将晦涩难懂的台词全部改掉,公司还准备找几个初化甚至小学文化的人进行挑刺,在保持一定古文韵味的前提下,要让这些人都听得懂。
至于节奏问题,首先将所谓的暗线全部删除,只保留明线,铺垫的部分也尽可能减少,考虑到剧集削减了很多,节奏感肯定会大大加快,这个也不是问题了。
接下来是唐静瑞的5个问题。
第一个是杨玉环出场前其他人的戏份过多,直到第9集林朝颜饰演的成年杨贵妃才出场,其他都是李隆基、王皇后或者小杨玉环的戏份。
林朝颜坚持尽量不要削减这些戏份,因为这是足够的铺垫,林朝颜的理由是:杨贵妃反映的是大唐由盛而衰的历史画卷,它不是单纯反映杨玉环的个人传纪,所以从李隆基登基到安史之乱完全平息,其他人的戏份必须足够圆满。
另外如果集数削减到4050集,女主可以在67集出场。
其实林朝颜也知道这样看起来会削弱女主的戏份,不过她有成功的经验。当初拍射雕英雄传时,很多人建议她加大黄蓉的比重,但林朝颜坚持给自己不加戏,这在当时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。杨玉环这方面和黄蓉一样,杨玉环这个人本身就具有足够的传奇性,把自己的戏份拍好就够了,你需要的是每一场戏出彩,而不是增加自己的戏份。
唐静瑞提出第二个战争戏的问题,按目前的剧本,战争戏的费用已经超过了预算,全剧大型战争戏就超过了10场,按剧本要求的规模,每场单群众演员就超过1万人,通算下来,杨贵妃战争戏的分项费用可能达到23亿!御书屋7y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