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充仪李氏懂规矩,她的儿子韩王也是个孝顺的,韩王妃虽然不是出身什么名贵世家,却是个实打实的好姑娘,日后韩王府的日子,定是好滋好味的。
“哎呀,这大好的日子,哀家尽说这些话,真是不该。今儿是团圆的日子,你们都莫要拘束。”太后慈爱笑道。
众人笑着称是。
慈安宫宴一番折腾到了卯时,众人辞别太后,却还不得休息。
今儿不仅是元日,还是景和元年的头一日。众王匆匆回了王府,换了朝服,又忙着往宫里赶。
元日大典,第一件大事便是改元为景和,从此开始景和纪年的篇章,景和帝的帝位才算是切切实实了。
第二件大事是加封太后的封号。尊太后为“仁德太后”,寓意太后仁慈厚德。
第三件事,便是定诸王封地一事。
其实诸王的封地一早便定了下来的,此时只是宣旨昭告天下罢了。只等十五过后,万事定了下来,诸王便可正式前往封地。
为了安定诸王的心,景和帝特地给一些太妃们加了封。
其中以德太妃许氏为首,德太妃晋为贵太妃太充仪李氏,晋为太昭仪,太婕妤盛氏晋为太充媛,其余的便都是一些位份低的太妃。
而其他没有子嗣的,尽都依着太后的意愿,太后喜欢的,便留在寿安宫居住,与太后作伴,其余的,便送到行宫中去荣养。虽不及从前的奢华,却也衣食无忧。
对景和帝的加封,贤太妃赵氏却很是不满。她也有儿子,怎么连充仪婕妤的都晋封了,她却迟迟没有动静,便连燕王的封地也是诸王中最偏远最不富庶的。
可不满归不满,贤太妃最终不敢多言。到底是昔年眼望参与储位之争落下了祸端。
诸王之中,尤以楚王与卫王的封地最是繁华富庶,不仅如此,两人还不必去搬去封地,仍旧居住在京城的王府里,与从前没什么两样,只是却有了封地的收入。
很是叫诸王眼红。
可是,又有什么办法呢?他们一个是当今陛下的嫡亲哥哥,另一个是陛下的左膀右臂,连选王妃也是照着家世好的挑,这样的恩宠,足以庇佑两大王府昌盛许久。
初一到初五都是些忙碌的日子,一直到了初六,萧凝挽这才见着了萧老夫人。
萧老夫人常氏近年来无有孙儿陪伴在侧,鬓发苍白得紧,脸上瞧着都没有什么血色,人也苍老了好多。
萧凝挽见了顿时红了眼眶。
“祖母。”萧老夫人才从暖轿上下来,萧凝挽便疾步走了过去。吓得楠若等人极忙跟上护住她,生怕她摔着碰着。
萧老夫人见了萧凝挽,也是老泪纵横。
“祖母的挽挽啊!”她颤抖着遍布皱纹的手,握紧了萧凝挽的手,眼泪不住地往下淌。
久不见孙女,萧老夫人心中是日夜煎熬。
后宫纷争不断,她唯恐孙女儿受了委屈,虽然萧凝挽每隔多久便会寄一封家书回去,可她知晓她这孙女儿向来报喜不报忧,心里是如何都不得安宁。
“祖母别哭,孙女儿在宫中好好的。”她忍住泪意,生怕惹了萧老夫人更多的伤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