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制度,任命一个朝廷官员需要吏部尚书提出候选人,由录尚书事的大臣拍板决定,最后由尚书令这个行政部门的负责人署名,才算走完一套标准的流程。
现在的吏部尚书由谢尚兼着,录尚书事由王导把着,人事基本上就是畅通无阻。只有最后一道关口,在诸葛恢那卡住了。
王导根本不看诸葛恢,反而望向庾冰。见他一副倨傲冰冷的样子就猜出来这是他的把戏。
可没等王导开口,陶旭却插嘴道:“诸葛令君所言极是!”
众人又是一惊,谢尚更是皱起了眉头。如今朝中人人都知你陶旭是王导的手下,怎么现在反水了?
王导瞥了一眼谢尚,见他也是不解的表情,知道这是陶旭自己的主意,便静等下文。
陶旭朗声道:“臣叔父陶范,本系布衣。于建康城经商多年,今亦受贾宁、赵胤等人多次勒索挑衅,索贿者多达上百金!”
诸葛恢不知陶旭这是什么打法,他脸色更是阴沉,冷冷地问道:“可有什么证据?”
陶旭直面诸葛恢,毫不退缩道:“臣从兄陶宇宙于建康街市鬻肉,多有获利。而贾、赵二人多番勒索威逼,以至于上门寻衅,将我从兄殴至重伤不醒。诸葛令君若不信,大可寻他二人对质。”
陶宇宙的伤明明就是陶旭自己打的,现在索性都栽赃到贾赵二人头上。如果真的追究起来,自然和他二人无关。现在陶旭恶人先告状,将来陶宇宙即便说的是真话也没人信了。
另一方面,只要证明了陶范父子是诬告贾、赵二人,诸葛恢其他指控的可信度自然也低了许多。
诸葛恢不知陶旭的话是真是假,他偷偷看了看庾冰,但见他捋着长须沉吟不语,显然也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。
这殿上的众人只有谢尚知道一点内情,可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也没转过这个弯来,王导和其他人就更别提了。
其实诸葛恢所说基本上都是真的。贾宁和赵胤都是北来的流民,因为还有些势力,所以才投靠了王导。可二人一旦得势,也的确是作威作福横行霸道,朝中诸大臣都心知肚明。
按照庾冰和诸葛恢的计划,只要把贾宁和赵胤拉下水,那王导这个丞相即便坐实了也没什么可怕的。连自己的亲信都保不住的丞相,谁还会来投靠?只要拖出一定的时间差,远在武昌的庾亮自然就有活动的时间了。
可没想到陶旭突然发难,打乱了诸葛恢的部署。
现在所有的难题都抛给了王导,诸葛恢也是双手拢袖,仔细观察他的表情。
王导不知道陶旭的本意是什么,但按照他对赵、贾二人的了解,陶旭的话十有八九却是真的。要是真追究起来,碍着朝野上下的面子,恐怕真不好交代了。
诸葛恢眼见王导脸色阴晴不定,欲言又止,知道他没了底气,于是立刻乘胜追击道:“适才陶卿所言,与臣所指控相类。望陛下付有司衙门严查!”
皇帝看看王导,又看看庾冰,见他们二人一个低头装死,一个闭目养神,但既然都不发表意见,那就等于默认了诸葛恢的意见呗。
年轻的皇帝一向从善如流,他当即大手一挥,让诸葛恢会同司法衙门彻查赵贾两人的案底。
在诸葛恢的计划里,原本已经安排了几个实锤案子,可现在陶旭主动送上门来,以陶旭的身份出来指控,显然更为有利。他当即就承诺下来,首先彻查陶范一案。
陶旭偷偷瞥去,见庾冰捋须微笑,朝自己微微点头,心中也是冷笑一声:小样的,正餐还没开始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