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组赛结束以后,决赛开始了。决赛实行淘汰制,十个人同时射,先脱靶的淘汰。到了这个时候,比的已经不是箭法,而是心理状态了,谁能稳得住,谁就能获胜。
第一轮,十人全部中靶,众人一阵欢呼。
第二轮,又是十人全部中靶。
就在这时,场外来了一群不速之客。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高个子老头儿,一身金色的盔甲在夕阳下闪闪发光,越发显得高大威猛。老头儿的头发、胡子已经被岁月染成白色,脸上皱纹堆磊,看起来有六十多岁。虽然年纪已经不小,但老头儿精神矍铄,气势非凡。老头儿的后面跟着十几个军官,看穿戴就知道官职都不小,军侯杨显也在其中。
徐晃虽然不认识老头儿,但他已经猜到了,老头儿是皇甫嵩,因为别的人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阵仗。皇甫嵩为什么会来呢?其实这一点儿都不奇怪,此时的训练场上只有徐晃的这一屯人马,而且还非常热闹,皇甫嵩想注意不到都不行。
徐晃刚想叫停比赛,皇甫嵩一摆手,说道:“你们继续,不要管我。”
“诺!”
“第三轮开始!”
皇甫嵩的到来给正在比赛的十个人带来了无形的压力,拖把的现象开始频繁出现。赵兴的心态相对好一些,他坚持到了第十轮,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。
比赛结束之后,徐晃下令队伍集合,举行颁奖仪式。三个人站到队伍前面,每个人都得意洋洋的,胸脯挺的老高,像骄傲的大公鸡一样。
颁奖之后,徐晃宣布明天进行举石锁比赛。解散之后,新兵们自发地练起了举石锁。
皇甫嵩对徐晃的表现非常满意,他走到徐晃身边,问道:“你是屯将徐晃?”
“是的,将军。”
“你这个练兵的法子不错!”
“谢将军夸奖!不过这个法子不是我想出来的。”徐晃是个非常正直的人,绝不贪他人之功。
古代战争中贪功、冒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,甚至有些士兵会为此而杀掉自己的同伴。皇甫嵩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,今天突然见到一个不贪功的,他反而有些诧异,说道:“不贪功,非常难得。”
“谢将军夸奖。”
“那你说说吧,是谁给你出的这个主意?”
徐晃指着赵兴说道:“将军,他是我的义兄赵兴,主意是他想出来的,钱也是他出的。”实际上这次的钱是徐晃出的,他这样说是希望皇甫嵩能提拔一下赵兴,毕竟赵兴现在只是一个大头兵。
赵兴给皇甫嵩施了一个军礼,说道:“将军,主意是我出的,但钱不是我出的,是我借给义弟的。”徐晃不贪功,赵兴当然也不会贪功。不过谁都明白,他们现在是去打仗的,难免会出现人死债消的问题,因此徐晃说钱是赵兴出的,这话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。
古人观人最看重的是德,赵兴和徐晃肯拿出自己的钱来训练士兵,还不贪功,在德行方面是没有问题的。这引起了皇甫嵩对二人的兴趣,他想了解的更多一些,于是问道:“从军之前,你们是干什么的?”
赵兴说道:“禀将军,从军之前,我们二人都是县中小吏,我是仓曹史。义弟曾在一夜之间杀死二十多名山贼,因此被任命为贼曹掾。”今天有这么好的机会,赵兴当然要帮徐晃摇旗呐喊一番,以求引起皇甫嵩的重视。中国人讲究谦逊,这本来是一种美德,但在职场上就非常吃亏了,一定要让你的领导知道你的能力,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。像徐晃这样的人,他自己不会在领导面前炫耀,赵兴只好帮帮他了。
赵兴的话一出口,跟在皇甫嵩后面的众将一阵骚动,都觉得赵兴夸大其词了。皇甫嵩说道:“好,我就喜欢这样的兵,等到了战场上,定会有用武之地。”
是不是真有本事,到了战场上自然能见分晓,因此皇甫嵩并不在意赵兴是否夸大其词。不过赵兴的话肯定也不会白讲,至少在皇甫嵩的脑子里有了徐晃这个名字。
徐晃说道:“晃定不负将军厚望!”
军侯杨显向前走了两步,对皇甫嵩说道:“将军,这个赵兴很不简单,我去杨县接兵的时候,县长跟我讲,他早就预言会发生黄巾之乱。”杨显为赵兴说话,实际上也是为自己说话。杨显的官职虽然不小,但在皇甫嵩面前,他什么都不是。皇甫嵩的手下有四十多个军侯,二十多个军司马,这么多人,皇甫嵩连人都认不全。要想让皇甫嵩记住自己,杨显必须抓住一切机会。
“噢,居然有此等事。”皇甫嵩颇为震惊,凡人怎么可能预测到黄巾之乱?
“将军,是我瞎猜的,做不得真。”赵兴自谦道。
见赵兴没有因此得意,皇甫嵩点点头,说道:“我准备在军中选拔一千锐士组建护军营,二位可愿参加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