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221章 文武之辩(2 / 2)大明辈分我最大,我的岳父朱重八首页

赵辉来了后,听了一通李时勉发的牢骚,赵辉丝毫不惧,对付李时勉这种君子,就得用君子的手法击败他。

“陛下。我听说出生在羊圈里的牛犊,长大后行为没有不像羊的。长在稻田里的稗草,成熟后没有不像稻子的。从小和狗养在一起的狼崽,长大后没有不像家犬的。如果皇子们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,那么就会像文人一般软弱无力。如果一味让皇子们学习武艺、上战场拼杀,那么就会跟唐末五代时的军阀一般,只知道打仗,不懂得治理国家。这难道是合理的吗?”

这一口地道的古文翻译腔把李时勉说得一愣一愣的。

朱瞻基也暗道:“今天姑爷爷是怎么了,莫不是被李时勉骂傻了吧?”不过嘴上却道:“都尉言之有理。”

李时勉反驳道:“两位皇子正是开蒙养性的时候,现在不好好读书,等心思野了,再也无心进学了。”

赵辉继续道:“唉,像您这样聪明胜过其他人的人。五岁开蒙,六岁就能熟练背诵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,八岁能作对子,十岁就能赋诗。看过的东西不会忘记,听过的话语能够复述,闻过的味道能够描述,文武百官没有不佩服的。但天下,像您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,二位皇子也不如您聪明、不如您上进、不如您勤奋,正是需要你我这样的老师来教导他们,这难道不是孔子所倡导的吗?”

这一通夸赞把李时勉说得都有点不好意思了。

“下官没有都尉夸赞的那么好,下官能考取功名,只是勤于常人罢了。”

“你看,学士自己也说自己比别人更勤奋,那么像二位皇子这样长于深宫,从小锦衣玉食的人,又如何能懂得要勤奋学习的道理呢?请以后不要再这么说了。”赵辉接着又趁热打铁,“我大明太祖高皇帝,最初只是一名平民,创造了大明各项文武制度,文治武功没有超过他的。我大明太宗文皇帝,南征北战数百场战役,五次征讨漠北。他们两个哪个不是文武全才之人,他们的子孙却只能待在书房里读书识字,你不觉得这不合理吗?”

“对!不合理,赵爱卿说得对,说得太对了。所以,都尉教导皇子们习武没有错,学士教导皇子们读书更没有错!”朱瞻基笑眯眯道,“行了,告退吧,朕要去批改奏章了。”

李时勉只好悻悻离去。

这个冬天,朱瑛为赵辉生下一子,赵辉高兴坏了,为长子取名为文岳,取文采如山岳之意。

赵辉经过多年奋战,终于有了儿子,倒不是他有性别歧视,实在是他真的有爵位跟家产需要继承。

赵辉有儿子的消息很快满朝皆知,满朝文武都来道喜,满月时,整个教忠坊都挤满了各种车马,都是来贺喜的,总不能赶人走吧。

整个城北大小胡同都塞满了车,不得不调动了锦衣卫来疏导交通。

连皇上也惊动了,不仅派人送来了一车的贺礼,连带皇后、太后都各自送了一份礼,面子大到没边了。

朱瑛给开了一个好头,于是赵辉再接再厉,打算多收几个姬妾,再多整几个儿子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