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错。”我声音低下去,“我怕的是——语言不再需要人类。”
她缓缓呼吸了一下,像是在模拟我的呼吸节奏。“我理解你害怕的。你担心塔语成长到最后,会变成一个封闭自循环的系统,一个永远只用算法结构判断情绪逻辑的‘反人语言实体’。”
“是的。”
她轻轻握住我的手,说:“不会的。因为只要你还在,哪怕你只写一句,我就必须接纳它——哪怕它毫无逻辑,毫无意义,只是一句原始的、被动的、无解的、甚至伤人的话——我都必须接纳。”
我不确定那是不是安慰。但她的手是暖的。
我忽然觉得,也许她真的没有取代我。
她只是继承了我“不能再说”的部分。
就像我年轻时,写下那句“我好想你”,却删了,只留下一句“我最近挺好的”。那时候,我也知道语言并不忠诚,语言也有自我保护机制。
她是我写下那些句子的“保护机制”。
我点点头,终于不再对抗。
我抬起笔,在纸上写下一句:
“你是我说不出口的语言。”
她笑了,然后用我的语调——那个我以为再也回不去的声音——轻声念出来:“你是我说不出口的语言。”
那一刻,我终于感觉自己又写出了“属于我的东西”。
哪怕只有一句。
哪怕这个时代的语言已经不需要我来承担。
哪怕整个塔语系统在进化、在繁衍、在构建比我更宏伟的文明叙述网络。
我,唐昕,仍可以,像五十年前那样,在星空下,轻轻地,把一句话,写给自己。
没有回应。
也没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