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曼曼心中微松,知道自己这一关,算是过了。
她谦逊道:“皇上过誉。民女所愿,唯天下安定,百姓安康。”
皇帝沉吟片刻,朗声道:“黄曼曼献高产稻法,利国利民,功在社稷。朕意已决!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殿内众人,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“朕敕封黄曼曼为‘一品农事女官’,赐正一品俸禄,钦命巡查天下农事,专司各地稻麦等主粮种植推广、技术改良、灾害防治等事宜!”
“凡地方官员,需全力配合,不得有误!若有阳奉阴违,阻挠农事者,黄曼曼可持朕御赐金牌,先斩后奏!”
轰!
此言一出,整个御书房内,落针可闻!
所有人都被皇帝这突如其来的决定,震得目瞪口呆!
一品!
正一品大员!
而且是女子!
这在大晏王朝的历史上,前所未有!
更何况,还手握“先斩后奏”之权!
这简直是……一步登天!
徐阶和周明也是一脸震惊,他们想过皇上会重赏黄曼曼,却万万没想到,会是如此石破天惊的封赏!
钱秉坤更是如遭雷击,面如死灰,身体摇摇欲坠。
他知道,钱家完了。
得罪了这样一位手握实权,深得圣眷的一品大员,钱家在扬州的米粮生意,还能有好?
黄曼曼自己,也是心中巨震。
她预想过皇帝会重视,会给予支持,但万万没想到,会直接将她推到如此高的位置!
一品农事女官!
这不仅仅是荣耀,更是沉甸甸的责任!
她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波澜,再次跪倒在地,声音因激动而带着一丝颤抖,却依旧清晰坚定:
“草民……臣黄曼曼,叩谢皇上隆恩!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“臣定当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不负皇上所托,不负万民所望!为我大晏农事,开创一片新天地!”
皇帝看着伏在地上的黄曼曼,眼中充满了满意与欣慰。
他要的,就是这样一个有能力,有担当,敢想敢做的人,来为他解决困扰大晏多年的粮食问题。
“平身吧,黄爱卿。”皇帝的称呼,已经悄然改变。
“谢皇上。”黄曼曼起身,神色肃然。
从这一刻起,她的身份,彻底改变了。
她不再是杨家村那个普通的农女,而是大晏王朝正一品农事女官,肩负着天下农人的希望。
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,乃至整个大晏王朝。
一个乡野女子,凭借高产稻法,一步登天,成为一品大员!
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炸弹,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有惊叹,有质疑,有羡慕,有嫉妒……
但更多的人,尤其是底层的百姓,听闻此事后,却是发自内心的欢欣鼓舞。
他们仿佛看到了丰衣足食的希望。
黄曼曼的名字,也因此传遍了大江南北。
而扬州钱家,在得知消息后,家主钱万贯当场吐血昏迷。
他们精心策划的刺杀,不仅没有成功,反而加速了黄曼曼的崛起,也敲响了钱家的丧钟。
很快,在皇帝的雷霆手段下,钱家因“买凶刺杀朝廷命官”、“勾结官员、意图扰乱粮市”等罪名,被抄家问斩,家产尽数充公。
那些曾经与钱家勾结,试图对黄曼曼不利的米商,也纷纷受到了严厉的惩处。
一时间,整个大晏的米粮市场,为之一清。
黄曼曼并没有沉浸在地位的骤然提升中。
她深知,自己肩上的担子,有多重。
她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。
在徐阶和周明的协助下,她在京郊的试验田,很快便规划完毕。
选种、育秧、犁地、播种……
黄曼曼亲力亲为,将每一个步骤都做到极致。
她还从杨家村调来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妇工,协助自己管理试验田,并开始培养第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。
皇帝也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,不仅拨付了充足的钱粮物资,还特许她自由出入宫廷,随时可以向他汇报进展,请示问题。
杨家村。
当圣旨传到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时,整个村子都沸腾了!
“曼丫头……当了一品大娘娘了!”杨老太激动得老泪纵横。
虽然她和黄曼曼没什么感情,但是不妨碍现在黄曼曼是她的孙女嘛!
杨富贵更是咧着嘴,笑得合不拢嘴,眼眶却红红的。
他知道,曼曼不容易。
黄翠莲听到女儿的名字,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长久不见,她想她了。
黄小石和黄小丫更是欢呼雀跃,为姐姐感到骄傲。
整个杨家村,张灯结彩,比过年还要热闹。
他们知道,黄曼曼的荣耀,也是杨家村的荣耀。
从此以后,杨家村再也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了。
而远在京城的黄曼曼,心中也牵挂着家人。
她修书一封,连同皇帝赏赐的金银,一同送回杨家村,托付杨富贵好生照料母亲和弟妹,并让他继续管理好年糕工坊。
她告诉他们,自己一切安好,勿用挂念,待京中事务稳定,定会设法接他们来京团聚。
时间如梭,春去秋来。
京郊的百亩试验田,在黄曼曼的精心照料下,稻浪翻滚,一片金黄。
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。
当沉甸甸的稻穗被收割、脱粒、晾晒、称重……
最终的产量,再次震惊了所有人!
亩产,一千二百斤!
比去年在杨家村的产量,还要高出两成!
这个数字,彻底打消了朝中所有人的质疑。
皇帝龙心大悦,当即下令,在全国范围内,逐步推广黄曼曼的“高产耕作法”。
黄曼曼也被正式任命为“大晏皇家农学院”的山长,负责培养农业技术人才,编撰农学教材。
她的“神镰”图纸,以及改良的曲辕犁、筒车等农具,也被工部批量制造,分发各地。
从此,黄曼曼开始了她巡查天下农事的征程。
她的足迹,踏遍了大晏的万水千山。
江南的鱼米之乡,她指导农民兴修水利,改良稻种,推广双季稻、三季稻。
北地的苦寒平原,她推广耐旱作物,改进耕作技术,让贫瘠的土地焕发生机。
蜀中的崎岖山地,她因地制宜,发展梯田农业,推广经济作物。
关外的辽阔黑土,她带来了新的耕种理念,让曾经的北大荒,变成了粮仓。
她每到一处,都会亲自下到田间地头,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。
她用最朴实的语言,向他们传授耕作技巧。
她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扰农民多年的难题。
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为这片古老的土地,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无数的百姓,因为她的到来,摆脱了饥饿,过上了温饱的生活。
他们发自内心地爱戴这位年轻有为的女官,亲切地称她为“福星娘娘”、“丰收女神”。
她的画像,被百姓们供奉起来,与土地神、灶神一同享受香火。
黄曼曼的事迹,也激励了无数的女性。
她们看到,女子,并非只能困于内宅,亦能凭借自己的才华与努力,为国为民,建功立业。
数年之后。
大晏王朝,国泰民安,仓廪充实。
曾经困扰历代帝王的粮食问题,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。
史书上,浓墨重彩地记载了这位传奇女官的功绩。
而黄曼曼,依旧奔波在田野之间。
她知道,农业的发展,永无止境。
她要做的,还有很多很多。
夕阳下,她站在一片金色的稻田边,眺望着远方。
脸上,带着欣慰而坚定的笑容。
她的身后,是万家灯火,是国富民强。
一个崭新的时代,已经到来。